雅法小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赵剑华
出国前半个月,我到书店寻找以色列国的相关书籍,失望得一塌糊涂。返回头来到网上寻找,旅游须知倒是挺明了,再就是一些与耶稣教和伊斯兰教的相关资料。在北京机场真正领略了乘坐以色列航班的戒备森严。以色列航班负责安检的美女们不厌其烦地询问,三番五次地过卡,查验行李。这也难怪这个地中海边的强硬小国,三面临敌,一面临海,真正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每一个乘机飞赴以色列的外国人都看作是假想敌,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与安危相关,马虎不得。况且,美女做这些工作摩擦系数就小多了。
在去以色列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雅法这个城市。
晚上10点从北京机场起飞,抵达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当地时间凌晨4点,时差5个小时。以色列建筑家、诗人渡堂海义务到机场接我们,半夜三更,也只有诗人有这样的情谊和热度。在北京机场,北塔团长就和我说:凌晨抵达,为了省一天的房费,我们中午12点以后才能入住旅店,这半天时间正好在大会以外旅游半天。大巴租车费我们自己掏,渡堂海诗人免费给我们导游。用征求大家的意见吗?我说:不用,一征求意见七嘴八舌就无法统一了,出了国就听团长的,拉到哪去哪。
机场到雅法不到一小时车程。在车上我明白了“雅法---特拉维夫”一些地图上就这么标注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雅法是老城,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特拉维夫是新城,是现在以色列国家机关所在地。
黎明时分,大巴车来到了地中海边的雅法小城。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精致的公元前的港口古城,它的名字曾出现在《圣经》中,此刻正静悄悄地迎接我们。迎接中国诗人的还有西边垂挂着的一弯月亮,这是从东方一路游走过来的那个月亮吗?她的行程也和我们一样,子夜升起,一路朗照,清光无限,黎明抵达吗?我们是偶尔出行,月亮是天天履职,目的不同,境界也差甚远。月亮静静地播洒,我们来了就一阵喧嚣,对着五彩的桅樯,古老斑驳的船坞,蔚蓝的地中海贪婪地拍照。小城睡得很死,我们在码头用各种惊讶和惊喜抒情着,海鸥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发出阵阵对抗的尖叫。
渡堂海在我们尽情拍照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为我们买来了还热着的面包。我们充满感激地吞食着,以为所有以色列人都这样真诚和热情。渡堂海讲述着他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他母亲在二战期间就是上海人民保护的5万犹太人中的一个,犹太人对上海人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他母亲上世纪初出生在上海,在他耶路撒冷的家中,收藏着不少中国的绘画和器具。他现在在上海有自己的“德稻大师渡堂海工作室”;上海出版了他的《诗建筑》,以诗歌的方式,为阅读者讲述美的建筑结构。第一册《雨后---湖畔小诗》融诗情画意、自然风光于一体,用艺术和哲学的方式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向读者传达设计灵感的源头所在。第二册《沙漠回音---宣言》以诗化的语言抒发对自然、环保低碳的理解。《诗建筑》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时任以色列总统佩雷斯阅读他的《诗建筑》后赞叹道:“你设计的建筑如此充满表现力,就像来自《创世纪》的年代,美得让人惊叹。”渡堂海来往于上海---北京---特拉维夫之间,用他诗人的真诚和热情、建筑家的幻想和严谨架设着中以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他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设计者,把中国的“太极阴阳之说”应用于他的“海之壳”之中,实现了“要回到他母亲的故乡,完成人生旅程周期”的梦想。他被公认为视觉艺术的先锋人物,“创造了当代建筑的新语言”。他设计的建筑、应用柔性线条、钢结构与轻型材料,掀起一股未来派风潮。他获奖无数,蜚声国际,这是后来我在网上查到的,当时只感到他很亲切。他拿出《解放日报》整版刊发介绍他母亲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的经历和介绍他在上海事业的文章,微笑着说:“1919年我的母亲出生在上海。”从他飘逸的金色长发和真诚可亲的微笑中,我感觉到此次世界诗人大会主题:“诗歌为世界的和平与芬芳”的魅力所在。诗人的心是相通的。
古老的雅法小城醒了。错落有致的两三层小楼,墙是雪白的,尖尖的屋顶是深红的,最高处的钟楼顶上醒目的十字架,路两旁是碧绿的草地,古老的石头墙上盛开着鲜艳的三角梅,被时间和脚步磨得光滑的石板或石钉的小路连着一处又一处古老的街巷。这些和湛蓝、洁净、辽阔的地中海相衬,再浮躁的心也会宁静下来。美是一副镇定的良药。这时,海鸥低低掠过,好像冲着你的镜头而来,如此景象,谁能不沉醉。
这里的街巷是随地势而自然延伸的,没有高楼大厦的恣意和张狂。粗粝的石头根基透着历史的古朴,斑驳甚至有些残破的墙上,绿色的藤蔓自然垂下,花自由地开放着,处处流露着这座小城简朴、素雅、沉静、轻松的风格。一个中年的晨练者在跑步,赤裸着上身,可看出发达的二头肌,后面跟着一条雪白的大狗,人和狗对我们视而不见,没有恶意也没有热情,我们也不好意思举起相机。城市还没有完全睡醒,我们这些闯入者也不好太放纵。
晨光中,随着老渡旗帜般飘动的长发,我们在雅法的老街巷里自由穿行,从临海的圣彼得修道院一路向上,起伏弯曲,幽静隐秘,处处可见历史的遗迹。那些老房子有文字在石头上镌刻,我们看不懂,标注的数字可能是房子的年代,历史就这样被记录下来,没有刻意地保护,也没有人为地摧残,一些残垣断壁是时间自然的留存,可做文物看待,没有人去拙劣地为了旅游者的目光刻意掩饰,或者涂脂抹粉打造。这是一个城市呈现的内在强大。古老留在普通的一砖一石,不是非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显山露水。那些小小的门洞里呈现给我们的是雅致的小店铺、小作坊和家庭式博物馆,明净的窗棂上吊着鲜花盛开的花盆,我们在窗外看到的是铁艺、布艺、陶艺、玻璃制品、木石雕刻的个性化的工作室,小巧而千奇百怪的艺术品让我们眼馋,可主人还没有上班,想买是不可能了。如果人家安上护栏,上上护板,这些活的文化就看不到了。
上到这个城市的最高处,钟声响了,有鸽子环绕其间,好像是这个古老的小城的灵魂被唤醒了。这里能看到山脚下的港口以及更远的蓝缎子面的大海。一位少女牵着和她同样漂亮的小狗走过,白色的连衣裙被风轻轻吹起,古老和现代相互映衬。雅法真的很美。
山顶的小广场上有一尊拿破仑雕像,从老渡的翻译中,我们了解到这位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799年12月12日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者。1804年,他悍然颠覆了共和制度,恢复了帝国秩序,厚颜无耻地做起了皇帝。拿破仑颠覆共和,大规模发动战争,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靠暴力和屠杀征服世界,将侵略和发动战争当作伟大的事业,有着巨大的恶,他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法兰西和法国人民的利益——“我只是在溪流中找到王冠并将它拾起,是人民把它戴在了我的头上。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旧的君主,却迎来了一个更虚伪、更贪婪、更残暴、更狡诈的皇帝。拿破仑最终难逃被人民推翻的命运。在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庞大的帝国体系,在他创造的一系列军事奇迹中,也曾包括二百多年前铁骑踏上这片古老而沉寂的土地。我想知道,这里与拿破仑退位后被流放的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小岛有多远的距离?
海风轻轻吹着,面对远处的蔚蓝,这座塑像能说明什么呢?以色列人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对所谓英雄的崇拜?
作者简介
赵剑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获全国冶金文学一等奖、内蒙古第四届、第九届“索龙嘎”文学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被授予内蒙古中青年“德艺双馨”文学艺术工作者称号。出版个人诗集9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