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深圳如何在全球刷出更大“存在感”?专家齐聚建言献策-每日消息

如何以开放促改革,让深圳在全球版图中刷出更大的存在感?5月30日,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举行专题研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言献策。

前海全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资料图】

从“全球侧”“企业侧”“群众侧”出发构建开放型体制

“深圳迫切需要统筹规划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策略。”深圳市社科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袁义才通过对新时代深圳所面对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研判和深圳城市竞争力影响力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国际环境变化、国内城市竞争的影响,深圳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都需要系统谋划、长期规划,且要实现行动和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综合开发研究院自贸创新中心主任余宗良提出,在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上,要强化体制构建的集成性和精准性,跳出深圳看深圳,从“全球侧”“企业侧”“群众侧”,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集成性、系统性构建开放型体制,避免碎片化。

袁义才还提出,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深圳不能满足于做个青春城市,需要促使城市更加厚重,有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科技、文化积淀。”他建议,深圳要做好扎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促进建设国际交流中心城市等多篇文章,完成相关领域的积淀,从而服务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目标的达成。

深圳湾公园。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在“更宽更大更深”上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圳如何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余宗良看来,要有“三更”。首先是突出更宽领域。要链接全球的商品、服务及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开放体制,促进全球货物流、商务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集聚配置。其次是突出更大范围,依托大交通优化开放平台和布局,率先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再次是突出更深层次,在全球应用场景下,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如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强化制度沟通,依托双向投资、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推动标准的对外输出;探索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提升制度话语能力,谋划富有吸引力的全球合作议题,与高手“过招”。

深圳湾总部。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用更多“脑洞大开”的创新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合作,是深圳更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一环,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

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关键在人才要素、资金要素、信息要素、贸易物资要素的流动。如贸易物资要素流动,他建议实现湾区内所有货物 (包括从香港、澳门入境的商品)零关税制度,湾区内居民购买的港澳入境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最终实现湾区内货物贸易零关税制度,消除湾区内部城市之间阻碍自由贸易的关税壁垒,促进货物贸易自由化,提升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在专家们看来,更高水平开放,离不开和香港更“亲密”的关系。余宗良认为,深圳要以港澳为媒介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与机制协同,充分用好港澳“超级联系人”作用;突出与港澳科创人才规则衔接,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深化与港澳金融规则衔接,加快建设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城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邓志旺认为,当前,深圳都市圈三个城市的合作还有更大空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有更多“脑洞大开”“让人大吃一惊”的创新,激发相关城市积极性,在区域合作、临近城市协调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