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钢琴大师布赫宾德重返国家大剧院 开启贝多芬“马拉松”-每日播报


(相关资料图)

时隔四年,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重返国家大剧院舞台,以贝多芬的5部钢琴奏鸣曲开启了此次重返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序幕。未来9天内,鲁道夫·布赫宾德用一共7场音乐会呈现贝多芬全套32首钢琴奏鸣曲,为北京的乐迷们带来纯正德奥风味音乐盛宴。

5月9日首演当晚,布赫宾德先从《F小调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开始,用充满激情和生机盎然的演绎,开启了这场贝多芬之旅。接下来,第十号、第十三号、第四号奏鸣曲被接连奏响,音乐会在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中走向了尾声,贝多芬在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作品被一一呈现出来,近80岁高龄的钢琴家不知疲倦的带领观众徜徉在音乐巨匠的精神世界,其“教科书”式的诠释令人震撼。在完成最后一个音符后,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五岁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九岁举办自己的第一场公开音乐会,十二岁进入布鲁诺.赛德霍夫大师班,布赫宾德可以说是神童一般的存在。在他6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贝多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时候我们全家住在一个小公寓里,公寓的钢琴上有一个收音机,收音机的后面摆了一座贝多芬的雕像,当我大概两三岁的时候练琴,贝多芬就好像在注视着我一样。”布赫宾德透露,自己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在学校学习了很长时间,也录制了一些唱片,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之前我所没有学到的技能,这也是成为我之后录制或者演奏其他著名大师作品的一个根基。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对我来说就好像我的妻子一样,它们一直陪伴着我。到目前为止,这32首钢琴奏鸣曲我一共录制了三次,在全世界我演奏这套曲目大概有60多次,是我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

在布赫宾德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贝多芬作品的理解也会逐渐深入,“在年纪比较轻的时候,人们的视野往往是很狭窄的,而且也缺乏做事的灵活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会抛弃这些缺点不断的成熟。我第一次录制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大概是在上世纪70 、8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约阿希姆·凯泽,他和我的关系非常好,他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你需要重新录制一下这32首奏鸣曲,我说我不想录了,他说你应该再重复一遍,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因为现在的你更加自由了。” 布赫宾德认为,对自己影响很深的一个人是车尔尼,“他对于贝多芬的研究很深,他写了一本书,其中对贝多芬的各种作品,甚至每个乐章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包括他的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等。”

在9天之内用7场音乐会呈现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可谓是一次音乐“马拉松”,这种强度和难度即便是对于演奏了大半辈子贝多芬的布赫宾德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布赫宾德看来,听众学习和欣赏一些家喻户晓的贝多芬作品,也应该去聆听贝多芬所有的奏鸣曲,“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探索之旅。而且这套奏鸣曲也伴随着贝多芬的一生,这是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作品。从中听众可以感受到贝多芬一生的情感变化和其中所蕴含的情绪。”

虽然演奏了很多年贝多芬,但在布赫宾德看来,每次演奏贝多芬都不一样,“每次都会有新的感受。而且这种新鲜的感受通常不是在排练的时候,往往是在音乐会的现场,我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呈现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贝多芬的其他钢琴奏鸣曲还将陆续上演,观众最为耳熟能详的“暴风雨”、“告别”、“热情”、“悲怆”、“黎明”等,也被布赫宾德巧妙排布在与它们具有关联的奏鸣曲中,而在5月17日,这场“马拉松”的尾声将是贝多芬晚期最后三部钢琴奏鸣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标签:

相关阅读